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人与机构

哈佛燕京学社:美国东亚研究的重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陈乐之2010/01/17

 哈佛燕京学社坐落在景致幽雅的哈佛大学Divinity大道上。典型的哈佛红砖建筑,楼层不高,一字排开,很有气势;门前一对汉白玉石头狮子,平添几分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在美国,亚洲研究机构名目众多,颇有建树。哈佛大学在亚洲研究领域可以说具有开创性和领导性的地位。燕京学社就是其最重要的东亚文化研究基地之一。它尤其关注传统汉学研究,是久负盛名的美国最早的汉学研究机构,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美国与东亚特别是中国学术交流搭建了一座重要桥梁。

  中美大学交流的典范

  在社长办公室门口的墙上,挂着一位帅气的年轻人画像。他就是当时的美国铝业大王查尔斯•霍尔(Charles M. Hall)。学社成立于1928年,其资助来源于霍尔捐赠的遗产。虽然学社与哈佛大学有密切的联系,但在法律和财务上是一个独立的公共慈善信托基金。霍尔要求其捐赠与哈佛大学联系在一起,用于促进亚洲高等教育发展,具体包括:与该地区的一所或更多教育机构通过合作、加入或附属的方式,提供中国以及亚洲大陆其他地区和日本和/或土耳其、巴尔干地区文化的研究和培训以及出版。燕京学社款项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东亚语言系及汉和图书馆,出版《哈佛亚洲研究学报》(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分派奖学金。

  学社的宗旨是致力于促进亚洲人文社科的高等研究,尤其是亚洲文化研究。在80个春秋中,中国有不少名人在哈佛留学研究,多数曾经接受学社资助,如赵元任、胡适、陈寅恪、吴宓、李济、梁实秋、林语堂、宋子文、竺可桢、梁思成、余英时、贝聿铭等等。刚成立以后的近20年时间里,学社还派遣年轻研究生及学者赴华(或赴日)留学,他们后来都成为美国汉学界颇有名声的亚洲学教授,如费正清、赖肖尔、李约瑟、狄百瑞、叶理绥等等。

  燕京学社是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交流的典范。1949年以前,学社与中国六所大学有合作关系,它们是:燕京大学、岭南大学、金陵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和福建协和大学。目前学社和东亚及东南亚地区5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合作关系,已有1000多位来自亚洲的学者得到了学社的奖学金,300多名博士研究生在学社资助下获得了博士学位。此外,学社还资助专著的出版以及一些会议、研讨会和培训项目。

  目前,Divinity大道上的红砖墙建筑是学社的一个办公场所,主任办公室和哈佛燕京图书馆都在这里。学社还有一个办公场所,在Vanserg Hall,访问学者办公室主要集中在那里。学社有九名董事会成员,三名成员来自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of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三名来自哈佛大学,三名来自校外。学社职员很少,包括社长、执行社长、社长助理、活动协调员、编辑、访学项目主管、博士项目主管和普通职员等共八人。另外,该社还设置了一个顾问委员会,提供学社实践和学术方向的总体建议。

  80年间,学社共有七名社长:叶理绥 (Serge Elisséeff ,1930—1955),赖肖尔(Edwin O. Reischauer,1955—1963),John Pelzel(1963—1975),克瑞格(Albert Craig,1975—1988),韩南(Patrick Hanan,1988—1996),杜维明(1996—2008),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2008— )  

  奖学金项目

  学社设有几个奖学金项目,资助亚洲学者在哈佛大学进行研究工作、参加高级培训项目或者在哈佛大学或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与此相应,目前该社主要设置了访问学者奖学金项目、访问学人奖学金项目以及博士奖学金项目。学社不接受个人的申请信,而且也不向已有其他资助的个人提供资助。所有奖学金的分配都遵循公平竞争程序。具体请参见http://www.harvard-yenching.org/fellowship/

  高级培训项目是去年新增的一个项目,选择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些年轻优秀学者,资助他们来美与哈佛及美国其他几所主要大学的杰出教授就其学术研究领域的某一方面进行共同研究。该项目的宗旨是增加学者在其领域的新知识,目标是促进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学术合作。2008—2009年间,项目主要关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由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主持。2010年后期开始,项目的关注点将转向草根社会与大众文化研究,届时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学社打算在中国就其他人文社科领域继续该项目。

  学社的学者在学社定期举办学术活动,包括一周一次的研讨会和午餐谈话会。学社要求每位来学社访问的学者在访学期间至少在这些活动上作一次学术报告。这些研讨会有助于学术交流和促进学社内学术共同体的建立。

  关注各种学术活动,并为来访学者在研究方面提供一切便利,是学社的主要任务。为了帮助来访学者能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的生活,学社一方面开设了英语课,任课教师Jim Kaplan是一位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的教师,课程每周两次,授课内容包括英语知识与美国文化专题系列,受到历届学者的推崇;另一方面学社也组织一系列活动,如波士顿的鸭子船以及新英格兰地区几个著名文化胜地之旅,举办丰富的美国和亚洲的节日庆祝活动,包括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和春节。

  学社同时还赞助学术著作的发表,赞助或共同赞助人文社科尤其是亚洲文化方面的会议、研讨会和其他学术项目,如“越南的儒教研究” 、“中国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和“郭店竹简研究”。

  学社出版物

  学社在书刊出版方面也是成绩卓著。哈佛大学在美国出版的《哈佛亚洲研究学报》,创刊于1936年。该杂志为半年刊,宗旨是介绍亚洲人文方面的突出研究和书评,以中、日、韩和中亚地区为主。

  哈佛—燕京学社专著系列(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Monograph Series)已经出版了60多本专著,最近新作包括:The Sage Learning of Liu Zhi: Islamic Thought in Confucian Terms(村田幸子、William C. Chittick和杜维明,2009)和Lost Soul: “Confucianism”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cademic Discourse(梅约翰(John Makeham),2008)。

  学社还赞助了中国一些出版物的出版,如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1997— )、《燕京学报》(半年刊,1997— )、《中国学术》(季刊,2000— )和《中国哲学史》(季刊,2000— )。

  2008年起,学社又支持了越南出版系列专著,主要关注人文社科领域。前三年计划每两年出六本专著,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学、文学、社会学、历史考古学、哲学和宗教学。第一本专著已于2008年11月在越南出版,书名是The Transformation of Religions and Religious Beliefs in Vietnam Today。

  学社对访问学者个人专著的出版给予赞助。最新出版的是参加学社2001—2005年博士生项目的越南学者PHAM Q. Phuong的专著Hero and Deity: Tran Hung Dao and the Resurgence of Popular Religion in Vietnam,在学社的赞助下于2009年2月出版。

  哈佛燕京图书馆

  哈佛燕京图书馆现有藏书共100多万册,其中中文图书占一半以上,微缩胶片8万多件,期刊5700多种,报纸32种。这些资料以汉学的传统资料为主,但也包括中共党史和国史资料。

  图书馆原名汉和图书馆(Chinese-Japanese Library),收藏范围主要以中日文为主,但逐渐收藏了不少藏、蒙、满等语言的文献资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此外,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文图书资料也急剧增加。为此,1965年图书馆正式更名为“哈佛燕京图书馆” (Harvard-Yenching Library),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图书馆的藏书范围和性质。

  哈佛燕京图书馆在中文古籍善本方面是大洋彼岸的一座宝库。目前馆藏中文古籍15万册。各类书籍都有函套封装,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书橱里和架子上。其中有宋椠元刻30余种,明刻本1400余种,清初刻本2000余种,稿本、抄本1000余种,还有拓片法帖,唐人写经,明人尺版,满、藏、蒙、朝等文字古籍,可谓琳琅满目。

  中国历代的地方志文献也是图书馆的特色收藏,该馆共陆续收集到了中国方志3525部,计35000余卷,大多为清康、雍、乾三朝印本,收藏量在全美列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当年北平燕京大学寄存在哈佛大学的珍贵善本约100部600余册,这是抗战前夕,燕京大学为保护图书馆珍藏不为日本人所掠,精心筛选出来的一批馆藏精华。随着抗战胜利,北平解放,这批燕大旧藏也永远留在了哈佛,成为图书馆馆藏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完整地保存了许多颇具特色的个人专藏,如哈特(Henry H. Hart)的中国古典文学藏书、齐如山中国戏曲小说专藏,以及南京齐氏兄弟的手抄本专集,它们都给图书馆藏书增色不少。

  对于日文图书,图书馆主要收集了有关日本历史、文学和近代以来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书籍。其中许多是从17—19世纪间出版的古籍,甚至还有一些是14世纪以来的日文手稿和抄本。另外日本历代汉学家的著作也很齐全,只是早期的汉学著作都是用中国文言文写成的。

  哈佛燕京学社及其创建的哈佛燕京图书馆和东亚系,自1928年以来开展多项美国与东亚尤其是中国互派学者的研究计划,既拓展和活跃了哈佛大学的学术与文化氛围,又促进了东亚研究,是其不断得以丰富的活水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9-3

tags:美国|其他|中国学|三农
编辑:lixin

相关文章